5月16日至17日,廣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普查辦”)在番禺區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產排污核算方法技術培訓班。市生態環境局及各區分局普查工作分管局領導,市水務、農業、城管、各區普查辦普查工作負責同志和技術骨干共170余人參與了培訓。
培訓班上,市普查辦傳達了國家普查辦和省普查產排污核算方法培訓班的有關要求,部署了廣州市污染源普查下一階段工作,對各類污染源核算方法、數據審核進行了講解和操作演示。市普查辦主任蔣書華出席并講話。
我們從市普查辦獲悉,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廣州市在2018年已順利完成了清查建庫、入戶調查等階段性工作。從上年年底開始至今,各單位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高標準、嚴要求,大力開展入戶調查數據質量審核,如市普查辦印發了入戶調查數據審核修改指導意見,各區、鎮街充分調動街道力量,采取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審核、區級和市級核查等多級審核方式,嚴格把控數據質量。
2019年是污染源普查的沖刺之年、收官之年。排放量核算結果初報、基本確定廣州市污染源普查數據庫、基本完成污染源普查等節點的工作環環相扣,當前普查工作進入產排污核算攻堅期,此次舉辦培訓強調的“對象全、數據準”是打好這場攻堅戰的關鍵。
高度重視查漏補缺 全力沖刺核算工作
蔣書華在講話時表示,普查工作任務艱巨,目前已到沖刺的重要階段,舉辦培訓班的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普查辦培訓會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培訓指導對各類污染源產排污核算的方法。通過培訓加強技術規定的理解,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蔣書華還強調工作狀態不能懈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戰斗狀態;工作標準、工作進度要與國家、省的要求保持一致;適時改進工作方法,對于質量審核發現的問題,在找原因的同時要尋找更多的解決辦法和方案,“既要學會反映問題,也要學會立足解決問題”。
此外,他還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各單位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拿出具體有效措施,做好下一階段工作;二是各單位要對照時間節點,動用有效的力量及手段,做好、做實各項任務;三是各單位要嚴把質量關,爭取一次性通過國家、省的核查和驗收;四是市普查辦要加強工作調度;五是各單位要繼續做好各種保障,確保人員和經費滿足普查工作需求。
高標準工作要求 確保通過質量審核
市生態環境局普查辦副主任王煥章表示,圍繞普查數據“真實、準確、全面”的目標要求,今年需要將數據審核評估、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普查數據庫核定、普查質量檢查驗收、成果分析總結等多項具體工作做全、做實、做細,他直言:“工作任務很重、標準要求很高?!?/p>
廣州市已開展了基本信息及生產活動水平匯總數據審核,接下來將開展產排污核算。要注意普查表的填報規范,特別是污染物排放量核算關鍵指標,確保最終通過國家強審及省審核系統的審核。
后續還有排放量核算結果初報、普查數據審核評估、基本確定廣州市污染源普查數據庫等工作。屆時,市、區普查辦將按要求抽取一定比例的普查對象開展數據現場核查,特別是對審核通過率低、核算完成率低、存在問題較多的地區,要重點開展現場核查,發現問題要及時反饋,全程跟蹤整改落實情況,全面提升普查質量。
市普查辦要求各單位圍繞工作節點要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普查對象查漏補缺;二是做好污染源普查產排污核算;三是做好普查質量核查,完成評估報告。
精準數據決定普查質量
數據質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線,產排污量的核算決定普查結果是否真實、可信。因此,接下來應重點關注以核算為目的的普查數據。核算方法有系數核算法、監測法、排污許可證核算法等,其中系數核算法占的比重最大。系數核算的污染物產排量反映了特定行業、工藝、產品、原料等影響因素在典型工況下污染物產生強度和排放量的平均水平,與個體企業的實際產排污量會存在差別。該方法可核算廢水、廢氣污染源,不核算固體廢物,不屬于普查污染源范圍的不核算,不在系數手冊內的不核算;對于工業污染源,產品名稱、原料名稱、工藝名稱和規模等級等信息填報的完整、準確是核算的關鍵;對于未能滿足產排污核算條件的數據要倒推去查找未填及填不實的數據;同時解決部分行業無法核算和各種異常問題,及時反饋上報。
按照微觀細核、中觀比較、宏觀把握的要求,對普查數據分區域、分行業、分類別進行多輪次、多維度審核與數據比對。注意相關物料衡算、邏輯關系,核算出的產排污量要與日常監管(如監測數據、排污許可證、統計數據等)相比對,數據差別大的要進一步核實。
多渠道比對,先“查”后“補”
國家普查辦要求各地開展普查對象查漏補缺工作,通過比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下簡稱四經普)、2017年度全市用電量數據、農業農村部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系統、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入河(海)排污口排查等清單與普查數據的差異性等8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進行比對,對14種容易漏查的情形去查缺補漏。
此次培訓班在講解查漏補缺與數據審核方法時談到,查漏補缺應該先“查”后“補”,從統計、電力、農業等部門,以及生態環境部門內的水、氣、土、固廢、監測、監察、應急、信訪等處(科)室獲取相關名錄清單中查,再去與普查數據進行比對,識別潛在的漏源清單。
據悉,查漏補缺工作將在普查數據審核、質量核查和驗收等環節中,作為重點檢查的內容之一。在質量核查、驗收過程中,也將隨機選擇普查小區開展拉網式排查,計算漏查率并作為普查工作質量衡量指標。
市普查辦表示,該項工作主要花費時間在案頭上,首先通過各種不同來源的數據清單進行比對,繼而篩選出符合污染源普查要求而未納入普查的對象,然后再到現場核實,據實填報。市普查辦要求,各區應結合自身掌握的信息組織開展查缺補漏。
現場干貨滿滿
來自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胡小英介紹了工業源污染物的核算方法,并分別細致講解了污染物產生量、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去除量的系數法計算過程,其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污染物產生量與削減量的差值,污染物產生量指某企業某產品在某工藝(工段、源項)、規模、原材料條件下某一污染物的產生量,污染物去除量指由末端治理設施平均運行效率和實際運行率核算污染物削減量。她表示,想做好系數核算法產排污核算工作,需做到基礎數據采集全面準確、系數手冊熟練掌握、核算信息填報準確三個大前提。
據介紹,納入工業源污染物普查范圍的污染物指標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汞、鉛等水污染物指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污染物指標;以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
來自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劉蕓介紹了生活源、移動源核算方法與審核注意事項。生活源污染物是指城鎮生活和農村生活產生的水污染物(污水量、COD、BOD5、氨氮、總氮、總磷、動植物油),以及城鄉產生的大氣污染物(顆粒物、SO2、NOX、VOCS)。
培訓班上她向各單位總結了5點生活源核算須知:一是生活源集中式填報過程只需按照技術規定、報表制度的要求進行填報,不需要查找系數手冊來完成填報工作;二是核算城鎮和農村生活源水污染之前,需先核算轄區內所有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三是要建立報表與核算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實現“定位核算、修改”;四是簡化核算操作,盡可能避免“遺漏未算”的情況;五是要在頁面展示核算過程(包括核算公式、中間計算值及核算結果),便于查找發現核算結果及指標是否填報錯誤。
在移動源核算方面,劉蕓向各單位介紹了儲油庫、加油站、油品運輸企業的核算原則與過程,同時也介紹了填報單位、統計范圍在市級層面的機動車、農業機械的核算原則及過程,并手把手帶領與會人員填寫、計算。
此外,培訓內容還包括集中式污染源和農業源的核算方法的講解,在培訓后市普查辦詳細解答了各單位與會人員提出的問題,現場交流氣氛濃厚熱烈。市普查辦有關同志還表示,在查漏補缺和產排污核算期間,實行日調度和周調度,第一時間掌握工作進度;加強技術組到各單位點對點的技術指導,全面做好質量控制。
上一篇: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要求 推進廣東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下一篇:美麗中國 增綠70載